English

总统大选

2000-11-01 来源:中华读书报 黄昭宇 施 仁 我有话说

今年是美国又一个大选年。为了夺取今年大选的胜利,执政的民主党与在野的共和党早在1999年年中起就摆开了龙门阵。目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现任得克萨斯州州长乔治·W·布什(即小布什)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现任副总统艾尔·戈尔的竞选已进入最后的白热化阶段。谁能最后胜出尚难论定。日前,世界知识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美国媒体资深专家伊丽莎白·米切尔女士撰写的有关小布什的传记作品——《小布什问鼎白宫》一书。与一般政治名人传记相比,该书有如下突出的特点:

第一,知识性强,且有一定教育意义。它以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以其日常生活为切入点,以年代为顺序,结构严谨,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编年体”传记。书中描述了主人公从幼年、青少年直到壮年时期各个阶段的经历,包括生活、娱乐、求学、交友、恋爱、婚姻、置业和从政等。期间,主人公的家庭背景、个性特征、情感倾向、意志能力及其面对重大人生抉择时的心理活动等无不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本书虽名为小布什传记,但实际上是布什家族史,可以说是美国新一代政治家成长历程的一个缩影,是了解美国青少年成长轨迹的生动教材,其中不少例子对于青少年朋友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可以为鉴。

第二,对了解和研究20世纪尤其是近30年来的美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运用新闻采编的手法,实地采访了主人公和他的许多亲朋好友包括他的童年玩伴、生意合伙人、同事、政治上的搭档甚至对手等等,也查阅了美国国内有关小布什整个家族(主要是布什夫妇)的报纸、杂志和专著,获取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描绘出了布什父子一幅幅生动、饱满的政治人物肖像,同时也勾勒出主人公所处时代的美国概貌,其中关于竞选运作、白宫人事变动和伊朗门事件等等情节尤其令人感到美国政治舞台上的云波诡秘和无情争斗。

第三,趣味性强。作者在书中较少掺杂自己对有关人事的评头品足,因此本书较少说教的口味,为读者留下了想象和自行评断的空间。全书笔法灵巧,语言活泼,情节生动,令人读来不忍释卷,余味难消。

总之,阅罢本书,我们不只是限于熟知小布什的出生背景、青少年时期的喜怒哀乐,还可以发现他与你、我一样在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个人品德等方面既不失长处也有缺憾,尤其可以知晓他是如何借助家族的福荫,依靠自己的觉悟、才智和个人奋斗踏上了从政的不归之路。至此,我们对大半个世纪的美国社会也就轮廓了然了。

2000年的秋天对美国人来说是个不寻常的季节,新世纪第一场美国总统大选亦开始进入关键时期,决战就在眼前。

身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戈尔是美国政坛上的一员老将,他出生于政治世家,从政是戈尔家族的事业。戈尔28岁当众议员,36岁当参议员,1988年他第一次竞选总统时还不满40岁。尽管第一次问鼎白宫遭到惨败,但4年后的1992年,他作为克林顿的竞选搭档,与克林顿一起以二战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的崭新形象击败了挟海湾战争余威的老布什,也算是雪耻了4年前的失败之辱。在当副总统的8年中,他在政府中离决策圈最远而离总统最近的职位上尽自己所能做了一个公认的“最有作为的副总统”。在公众面前,他还是一位不可否认的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可所有这一切还不足以把他送上总统的宝座,他那一本正经、恪于职守的形象在喜欢个人魅力的美国人眼里反而成了“呆板”的代名词,于是,新世纪的大选对戈尔来说无异于要脱胎换骨“重新做人”,让那个拘谨、僵化、常常不知所措的道义模范成为过去,代之以一个更加充满活力、自信、智慧和人情味的新戈尔。

世界知识出版社最新翻译出版的戈尔传记作品———《新戈尔攀登顶峰》一书揭示了旧戈尔向新戈尔嬗变的过程。书中通过对戈尔身边家人、朋友、同学、同事甚至昔日的恋人以及政敌的大量采访,多侧面、多角度地介绍了戈尔品性中的优点和缺憾;个性中的长处与不足,从而使戈尔的形象真实、丰满、有血有肉。书中不仅写了艾尔·戈尔的出生与生长环境,也写了其父母的出生及成长经历;不仅描述了艾尔·戈尔的政治理想与从政轨迹,也描述了其父辈的政治抱负和从政经历;不仅介绍了戈尔一家的生活与事业,也介绍了同时期发生在美国的诸多事件内幕。

事实上,我们在书中了解的不仅仅是戈尔及其家族与事业,我们了解的还有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的政治及其所折射出的方方面面。这期间,美国政治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在书中几乎都有提及,且这些人和事都与戈尔家族两代人的政治沉浮相关联,那些原本对中国读者来说有些概念化的人和事都因与戈尔父子的恩恩怨怨而变得活灵活现。

戈尔是为政治而生的,至少其父母是这样认为,也是这样苦心培养他的。他人生的足迹大都没有离开过竞选的轨道。沿着戈尔的足迹,我们大致就能了解美国的政治家是怎样造就出来的。书后几章对戈尔的副总统生涯有比较详尽的描述,从中使我们对克林顿政府的内外政策,包括对华政策有了新的了解。因此,不论这次戈尔能否最终问鼎白宫,都不枉读此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